园,显得整齐一些,趁着太阳还不大,把番茄、辣椒、茄子、南瓜、丝瓜的苗定植了。
番茄和辣椒挨着种,中间加种了一排韭菜周围还种了几颗甜罗勒,韭菜的香气能给番茄辣椒防虫害,而番茄叶片的气味能驱散爱吃甜罗勒的青虫。
她最喜欢番茄茎叶的味道,小时候奶奶种的番茄,她总是忍不住伸手去摸,手上沾满气味后再放到鼻子下吸,越吸越上瘾。
冯立轩后来送货的时候还多送了一些粪肥和别的种子,眼花缭乱的几十个品种,除了菜还有水果和花,她挑了些爱吃的蔬菜种下了,还有她忘记买的葱姜蒜也都配齐了。
油菜大白菜和卷心菜的中间各种了一排生菜和茼蒿,前三者是十字花科的作物,最容易生虫,生菜和茼蒿是菊科蔬菜,散发的气味是十字花科蔬菜天然的驱虫剂。
小菜园左边是叶菜区中间是蔬果区右边还空着,后续看看再种些什么。
之前在市里,她租的房子是封闭阳台的小单间,光照不足能种的作物有限,种的菜一年都吃不上几顿,给她馋坏了。
调好了水肥,全部浇灌上后,回头发现了几只虎视眈眈的鸡正蓄势待发。
赵叶青赶紧把鸡和鹅赶到鸡舍里,看着小菜园犯了难,她本来打算只是用电器煮饭就没有准备柴火,要想围菜园子还得出去一趟。
回房换好衣服和鞋,背上柴刀和斧子出门,家不远处有片竹子,就在小路旁骑车几分钟就到,她骑着小三轮过去,到时候砍下的竹子当场分成几段运回来。
梅山的生态被保护的很好,这片竹子比她印象中的要长得更茂盛了些,这竹子不是保护植物,赵叶青念叨着这是情势所迫,心安理得的砍了三根碗口大的竹子,惊的几只在竹梢上打盹的鸟儿骂骂咧咧飞上天。
呼哧带喘的把竹子一一分成段搬上车,还有些意外收获,虽然竹林不大,但是好几颗春笋冒了头,这不可能放过。
连刨带掰,完完整整的竹笋躺在自己的车斗里,环视了一圈确定自己一颗都没漏下,赵叶青才心满意足的骑车回家。
围篱笆还需要把竹筒劈成竹片,得戴上劳保手套,防止竹刺扎进皮肤。
在菜园子四角用刚才在路上捡的木头打个桩,把劈好的竹片用气钉枪在桩上先钉上两根横梁,再竖着把竹片间隔钉上去,中间留出了个篱笆门的宽度。
篱笆门也是用竹片先钉出一个门框,再在中间加上几条竹片做格挡,最后用麻绳绑十字横梁结固定在篱笆上。
篱笆做好后就可以把鸡和鹅放出来了,赵叶青进了屋子,从窗口观察。
院子里的鸡看见没人,果然开始往菜园走去,看着几只鸡扑腾半天也没能飞进去她就放心了。
看了下时间,已经下午三点了,她想到刚砍下来的笋,拿了两颗,剩下的都扔到地窖里。
竹笋剥皮,当然也是戴着手套剥的,剥好的竹笋切块,放到刚刚烧开的水里焯水。
再拿出一块咸肉切方块,焯好竹笋后,起锅把咸肉也过了水。
冰箱里她囤了几斤排骨,分一斤一袋放在了冷冻,拿出一袋用力掰了几块出来解冻焯水。
把食材全部放进砂锅里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,再掏出她寄回来的一人食小电饭煲,煮了半杯米。
现在山上的温度还有些低,并不太适合蔬菜的生长,趁着汤还没好,赵叶青把之前准备好的透明塑料膜布搭在篱笆上面,从左拉到右,让整个菜园都被罩住,再在左右两边压上石头固定,既能保湿又能保暖。
折腾了一个多小时,汤也快好了。
赵叶青揭开锅盖,很少有菜能像腌笃鲜这样,不用尝,只需要揭开锅盖就能闻到极致的鲜,她老家这边没有这道菜,这是大学时一个江浙的室友倾情推荐的,尝过之后每到春天就必须要做几次。
汤是淡淡的乳白色,咸肉酥肥,排骨软嫩,竹笋清香爽脆,不需要再额外添加调料,一口咸鲜直达天灵盖。
现在山里的温度不到十度,一碗热腾腾的汤下肚,赵叶青露出了这两天唯一的笑容。
一锅汤配一碗饭,她吃的肚子溜圆,发出满足的喟叹,起码还活着不是,多吃一顿是一顿。
她的亲人要算起来也只剩下冯春燕一家了,父母离异各自成家,把她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前几年也去世了。
这种情况下,放平心态多活一天都是赚的。
她现在无比庆幸前几天砌了围墙,还装了防盗门窗,就算是来了感染者她也能抵挡一阵。
现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把上传功能关闭了,不让图片和视频再流传,只有翻墙的外网上关于这次情况的帖子还在持续发酵,她平时没有翻墙上网的习惯,是看到pyq有人把截图发了出来。
是全中文的一篇帖子,估计是国内发不出来,只能在外网上给国人分享。